学校工作核心在教学,教学工作核心在教研。以研促教,让学校教研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让课堂教学装上“新思想”的强劲动力系统,插上“学科特色”的旌旗,“强校复兴”的巨舰从此扬帆远航!
冬季无言,静美如画;研学无尽,探索不止
——冬日教研构转型,理论引领促成长
玉竭凝霜,色损香消。十二月,万物都在沉睡,等待着被唤醒;十二月,蕴蓄着一年的心血,蛰伏着新一年的希望。十二月,气温骤变,寒气簇拥。寒潮袭来却阻挡不了研学的热情,黔西一中历史组第十四周教研活动如约而至,教研智慧在冬天绽放。
要遂行强校复兴使命,必须破解课堂教学中的难题,实现课堂转型。为了给课堂教学转型寻找科学的理论指南,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黔西一中历史组按计划开展课堂转型理论学习活动。参加活动的有:武国宏、杨程、李政芬、唐永华、石强、龙守玲、刘艳、黄静。
活动由武国宏主持,以讲座和讨论的形式进行。武国宏的讲座以《走近课堂转型》为题,主要讲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转型之因。课堂转型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没有教学现代化,就没有人才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
课堂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的中心内容。没有成功的课堂转型,就谈不上学校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功。
课堂转型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培养核心素养的需要。墨守传统教学,就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转型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健康教学的需要。
第二,转型之义。课堂转型就是课堂教学范式的根本转型,包括:教学指导思想从“行为主义”转向“建构主义”,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教师的 “教”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学生的 “学”从“被动学习”转向“能动学习”。
其目的是寻求“真实性学力”、“真实性学习”与“真实性评价”,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转型之据。课堂转型的理论根据主要有:核心素养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四、转型之路。课堂转型的教学模式有: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模式;能动学习。其中,能动学习就是基于问题探究和协同学习的学习形态。教师实现课堂转型的草根方法就是课例研究。
五、转型之痛。课堂转型要克服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阅读枯燥无味的理论专著,要牺牲大量休息娱乐时间,要承受教学质量下降风险。
根据计划,本次学习历史组的特色教研侧重于理论学习,为下一步的课堂转型寻找可靠的理论支撑,所以课堂教学只是由教师个人作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还没有进入大面积实验教学阶段。
本次教研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论的引领,是教师业务提升的有效平台。历史组全体老师的热情将冬日的寒冷驱散,将教研的热情充分点燃。困难不是绝境,进步需要勇气。冬季无言,静美如画;研学无尽,探索不止!
扫码关注我们
图|龙守玲 文|武国宏
编辑|曹军 审核|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