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事 > 行即思,教即研——黔西一中召开省、县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行即思,教即研——黔西一中召开省、县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2020年10月16日 22:14:08 访问量:13961

金秋九月,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校教学科研成果收获满满:2020年我校推送的4项省级课题获3项立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推送的9项县级课题全部获得立项。9月12日,这12项省级、县级课题在学校分四个组同时开题。学校校长雷飞颖、黔西县教研室高中质量中心副主任张兴国、义教质量中心陈荣老师、黔西一中学术委员会成员张光跃等12位老师担任评议专家,对四个组的课题进行了评议。报告会分别由史光源、李治江、曾祥书、陈海四位老师主持,课题组成员以及评审专家共70余人参加会议。

学者贵于之,更贵于

如今学科素养一词耳熟能详,可是一线教师的实践却较少。今后有省级课题《基于素养本位的大单元设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依托,相信更多的老师会深入实践。报告会上主持人陈丽珊老师从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等几个板块依次汇报,层次思路清晰,内容深浅有度。特别是在汇报“探讨大单元教学的内容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密切关系,开展素养本位的大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构建高中物理内容的教学大单元框架,针对素养本位的大单元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等内容时,课题有深度,有难度,有可操作性,我们对研究的结果充满期待。

数学如同哲学一样,实际上无法与其历史割裂开来!

庞加莱有名言道,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今天,省级课题《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将引领更多教师对此重视。主持人曹彬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将越来越注重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培育价值,并且把数学文化的考查纳入考试范畴,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作为重要考查内容。曹老师的发言很有前瞻性,他能高瞻远瞩,联系实际,勤于研究,敢于实践。

爱祖国,从爱家乡历史开始!

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育中,往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省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毕节市为例》的研究将促进更多老师对黔西历史文化走向深入。主持人杨程老师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理论及方法、研究内容及重点、研究步骤及成果等方面展开课题开题论证。他指出,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彰显学科育人功能,成为新时代历史教育人的重要责任。乡土历史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培养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国家和民族有重要意义。

县级课题之花,九朵同开!

在县级课题申报中,我校教师同样非常积极,今年学校推送的九项课题全部立项,今天九朵课题之花同开!

杨华老师汇报了课题《数学思想史融入解析几何教学》,目前数学思想史融入解析几何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通过与国外数学思想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对比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汇报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研究方法得当,可操作性强。

柯昌辉老师汇报了课题《高中数学“一题一课,多解变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柯老师汇报思路清晰明了,研究重点突出,研究目标明确。特别是“一题一课,多解变式”教学模式在课堂的运用,对学生思维锻炼,视野开阔,师生互动等有很大帮助,这一模式的研究,对课堂的定位,教师教学观念转变都有很大启发。

张迁富老师汇报了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生活化”情景案例的实践研究,转变学生学习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让学科知识和思维在活动中转化为学生素养,最终使得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张老师发言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赢得在场专家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从“生活化”中学习政治,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研究值得期待。

陈祖艳老师汇报了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问教学”的培养策略研究》,陈老师的汇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她的“学问教学”模式,以关注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以理论结合实际来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将转变老师的角色定位,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是新时期特别是从核心素养视角来关注这一问题,研究视野比较新。

安方乾老师汇报了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安老师的汇报厚重大气,他的国内外研究这一块的综述有深度,有宽度。他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根据实际情况和复杂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解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能够运用批判性的眼光全面评价事物,并能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最终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安老师的学术气质,为他的发言增光添彩,其不苟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林静老师汇报了课题《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研学旅行实践研究》。林老师的侃侃而谈,幽默风趣,为她的发言增色。特别是她的乡土地理资源的研学旅行这一思维模式,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有可能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林老师视野独到,专业深厚,不愧为地理学科的领头羊。

张丽老师汇报了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黔西一中高二英语为例》,该课题针对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探索,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在制定策略时,本课题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深度阅读教学的相关理念出发,从而使该策略更科学、更合理。张老师的发言有的放矢,掷地有声,为高二级的英语教学提供很好的方法借鉴,这一研究很有意义。

陈波老师汇报了课题《数学史融入高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陈老师的汇报框架清晰,从问题提出,文献研究,理论研究,问卷调查,教学实践到案例开发,有如拨云见日,精彩纷呈。特别在讲到研究目标这一块,通过数学史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精致的数学史,对数学知识进行溯源,形成审慎的数学理性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让老师们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精彩。

李显芳老师汇报了课题《“三教” 思想引领下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黔西一中学生为例》。李老师从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梳理及动态分析,课题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过程、总体框架、预期研究成果及工作分工、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课题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扎实,研究思路清晰,课题非常具有研究意义。

会议结束后,雷飞颖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希望老师们真实做课题,不要课题教学两张皮,这样教师们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雷校长以身示范,发言中肯,对做课题的老师们有很大启发。以研促教,以教带研,这将会是黔西一中百年老校复兴的必经之路,长路漫漫,我们永远在路上。

后记:

2017年以来,我县开始推进县级课题的研究。2020年7月,全省对申报的1057项课题进行评审,共评出立项课题323项。其中重点课题53项,黔西县占2项,一般课题219项,黔西县占6项(我县推送项12项,立项8项,立项率67%)。2020年9月,毕节市教科所对申报的202项课题进行评审,共有128项立项。重点课题12项,黔西县占6项。一般课题116项,我县占13项(我县推送19项,立项19项。立项率100% )。这一切成果来之不易。一方面得益于“1154振兴黔西教育策略”的深度推进,一方面得益于我县对县级课题的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在县级课题申报中,我校教师同样非常积极,今年学校推送的九项课题全部立项。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图|石淼

文|陈祖艳

编审|曹军




编辑:石淼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黔ICP备19002327号-1
联系地址:贵州省黔西县城关镇河滨路1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