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之名,翻阅无限可能
——记黔西一中第十三届“书香校园”读书节教师读书分享会
每一段用心的阅读都是一程刻骨铭心的学习之旅。
4月23日,第28个世界读书日,黔西一中第十三届“书香校园”读书节教师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聆听了12位教师精彩的阅读心得,学生校长团担任分享会评委。
副校长蔡军在致辞中,指出阅读、思考、学习,是教育人和读书人永恒的追求,阅读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充满诗意,有阅读的学校才会产生更好的教育。
化学教研组王守娟老师分享《再读人民教育家于漪》。于漪先生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密切联系,把“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作为教育生命的原动力,认为没有对民族文化的血肉亲情,就难有“为中华民族而教”的教育信仰。王老师的分享,让我们领略了于漪老师以“仁爱”之情造就大胸怀、大气度、大力量的“先生之风”。
地理教研组郝孟利老师分享“把潜力转化为优势——读《启动大脑》有感”。郝老师用思维导图展示书籍的主要内容,认为每个人需要积极地开发大脑潜能,改善学习和创造能力,把潜力转化为优势,他最大的阅读收获就是,科学用脑,发挥潜能;实践出真知,坚持才能胜利。
数学教研组罗德发老师分享《教练型教师》一书。罗老师认为,教练型教师经过提问和回答帮助学生明确想法,并帮助学生创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完成学习过程,教练型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激发学生“好奇、提问、尊重、引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生物教研组松影老师分享《自私的基因》一书。她以“既往不咎”为主题展开,解释了基因本性自私以及人类后天用文化传承抵制自私的基因本性。
政治教研组刘书红老师以“循大道,守初心,历经苦难迎辉煌”为题,分享了她阅读《苦难辉煌》一书的感受,希望大家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春梅老师来自物理教研组,她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和从教经历,发自内心感谢阅读,是阅读让她的“教学过程变得有温度”。
体育教研组万蓉老师分享《马拉松名将手记 42.195公里的孤独之旅》。让大家懂得:永远不要预测将来,坦然接受,随机应变,付出也能收获快乐,这是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养分。
宋家永老师分享钱乘旦的《西方那一块土》,带领我们感知中世纪黑暗中的曙光:技术进步、各种思想的涌现和社会的变动。
英语教研组李明菊老师分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要珍爱生命,珍惜现有生活人生态度。
信息技术教研组代兰老师分享《先生》第八章——陶行知,娓娓叙述中再现了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光明磊落。
语文组陈祖艳老师通过分享朱光潜的《谈美》,就语文教学中美的欣赏与创造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谐就是一种美,自然也是一种美,世间原本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并自填一词《临江仙》:
忆鼠麴白满南岭,溪山绿杨幽幽。历史长月去无休。暗香疏影里,梅花满枝头。
四十余年如一梦,万事朦胧又一秋。村山渺渺烟雨舟。乱云横飞度,梦在乡关游。
艺术教研组戴红屹老师分享《感知艺术》一书,告诉我们如何去更巧妙地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校长雷飞颖在最后的总结中,对12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作了点评,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教师职业要求必须多读书,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是读书使人拥有美好人生,鼓励师生积极阅读,真读书,读好书。
学生校长团评委经过认真评选, 戴红屹、李明菊两位老师获一等奖; 郝孟利、陈祖艳、万蓉、松影四位老师获二等奖;罗德发、刘书红、宋家永、代兰、王守娟、王春梅六位老师获三等奖。
★
图 | 路涛
编辑 | 学校融媒体中心
一审一校 | 云杰
二审二校 | 曹军
三审三校 | 蔡军
监制 | 雷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