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工程
历史组:撷“乡土”之华,求“三新”之实
11月16日,石强老师在思考、实践基础上展示了一节主题为《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公开课,这是历史组聚焦“三新”改革,以研读新课标、吃透新教材、解决核心问题为课堂目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推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公开课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示及教学研讨两个环节展开。
一、课堂教学展示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有文化典故的。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学习学科知识以外的文化,重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在本课教学中,石强老师充分利用本土资源——黔西沙井观音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将文物解读与教材讲授紧密结合,了解家乡历史文化遗迹,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他根据教学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机渗入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及四季转换,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本课历史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同时,通过逻辑清晰、幽默风趣的知识讲述,促进学生形成殷实的知识储备。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打造出了一节深度与内涵兼具的智慧历史课。
二、教学研讨交流
本环节,历史组全组和贵州师范大学实习“小老师”们秉持认真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在听课、观察、思考基础上,积极参与评课,提出了关于新教材使用的意见和建议,分享了新教材使用与学科建设的宝贵经验,并对本次课堂进行精彩的点评。大家认为石强老师的这堂课是对“三新”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很有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核心素养突出。全面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2)课程标准导向。课程设计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科学把握了本课重点和难点。
(3)发挥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充分,问题导向突出,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较大地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乡土史料教学。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乡土史料教学始终贯穿其中,这在“三新”背景下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
图文 | 历史组
编辑 | 学校融媒体中心
审核 | 蔡军
监制 | 雷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