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英语组高一年HAPPINESS EXPLORATION (快乐探索)学习共同体读书分享会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作者彭凯平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系主任、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有人认为,他是中国最有资格谈幸福的学者,因为他是唯一一位两次走进中南海给政治局委员做专题报告的心理学学者,也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大会作报告的学者。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在黔西一中,每周一下午有一个教师政治和业务学习会议,雷飞颖校长经常会给全体老师带来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学习感悟和分享,在最近的一次学习中,雷校长提出了一个心理学新名词:“福流”。
抱着一颗好奇心,我们组决定选择彭凯平教授的这本书来进行学习。书中用理性思辨的语言,丰富而接地气的实验案例,揭开了关于幸福的六大谜题。读书分享会一开始,白艳老师就为大家解了惑,“心花怒放”来自于英文单词flourishing,意为,像花朵一样的灿烂。用来表达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心理状态。
代忠静老师分享“序”。身处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经济高速增长,财富快速积累,人们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也越来越不容忽视。浮躁时,焦虑时,随手翻翻这本书,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过一个有意义的幸福人生!
第一个篇章是幸福的陷阱,由许玉兰老师分享。这本书指出真正影响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是三个容易打乱我们的幸福感受的陷阱,它们分别是“不正确的比较”、“对金钱的态度”、“忘记打开的幸福开关”等。消除心灵的雾霾,这是打开幸福大门的第一步。
第二个篇章是积极的力量,由刘晓纯老师分享。如何获得积极的力量,可以选择做一个乐观的人,一个乐观的人,需要调整情绪,如何调整情绪,需要从自己的认知和信念入手。情绪和认知从来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第三个篇章由黄芸老师分享。这一章是关于职场的,如何过有效率的人生,黄芸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两个着眼点,在选择工作时,要听从心灵的呼唤,寻找工作的意义;在开展工作时,有这么一句忠告,“也许有人花钱请你做你自己”。“做自己”不等于任性,它是在规则、纪律约束下的自由,它是一种工作的弹性,让工作成就自己,而非主宰自己。
秦天敏老师分享的是第四个篇章,关于人际交往。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人类是社会动物,所以人际关系是预测一个人是否会生活得幸福的特别重要的因素。这个篇章的知识点很多,比如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如何“破冰”,比如如何利用“五个因素”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成为“万人迷”,比如如何运用非言语沟通的五种方式,以及作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所需要具备的品质等等。
陈天平老师分享的第五个篇章是关于爱情和婚姻。对于婚姻,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找一个好人。那么什么样的人算是好人呢?心理学中有一个指标,即“大五人格”中的亲和性指标,一个人的智商、情商、以及奋斗精神都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但亲和品质很少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它对长期的婚姻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白艳老师分享最后一个篇章,关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中两个角色,父母和孩子,如何看待孩子将直接影响亲子关系。其中,白艳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表扬孩子的正确方式,应该赞美“努力”,而不是“聪明”。这也是目前很多人容易陷入的误区。结合理论和实际,作为拥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们,也不禁思考:我们是否在为孩子们传道授业的同时,解决了他们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在彭凯平看来,幸福是一种福流,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幸福要我们自己去创造,要顺应所有的积极天性,这样我们就会进入一种特别酣畅快乐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澎湃的福流。
我们希望自己经常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更希望我们教授的那些孩子,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 | 英语组
编辑 | 曹军
审核 | 蔡军
监制 | 雷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