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教研 > 强师工程‖三月春光无限好,踏青游学正当时

强师工程‖三月春光无限好,踏青游学正当时

2023年07月10日 10:32:08 访问量:5874

强师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教师强则教育强——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我校“强校复兴”发展方略在此指引下大力推行一中特色教研,大力推进强师工程。


 三月春光无限好,踏青游学正当时


为增加同学们对家乡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3月26日,历史组石强老师带领8名学生开展黔西名胜古迹探究性学习活动,参观考察了静莲寺、李世杰尚书坊、烈姬塚、贞孝牌坊等古迹,探寻隐藏在这些古迹后的历史本来面目。

考察李世杰尚书坊。李世杰,字汉三,号云岩,生于黔西市隐者坝,官至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九年卒,年七十九,赐御葬,谥恭勤”。尚书坊立于黔西市水西公园门口,上面雕刻有李世杰事迹。他倡导修建文峰书院及学堂等,让黔西学子有书可读,极大推动了黔西教育事业的发展。


李世杰尚书坊及人物塑像


参观烈姬冢。烈姬,名奢节(1269-1303年),又名蛇节,彝名阿果舍矶,元代亦奚不薛军民总管府总管阿里之妻,史称“奢节夫人”。大德五年(1301),元廷远征“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在水西地区“强行科夫,强括马匹,纵横肆恣,持威虐民。”是年八月,水西人民不堪重负,在奢节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但因叛徒出卖,被俘英勇就义。


图为奢节水平及烈姬塚修复说明


此次起义为水西人民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奢节也成为水西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为纪念奢节而修建的衣冠冢,被人们尊称为“烈姬冢”。

观文塔,又称七层塔和文笔峰,位于水西公园内。观文塔三层内壁镶嵌有修塔记事大理石小方碑四通,雍正九年九月九日立,第六层上有“文笔峰”三字。观文塔的名称,源于募修之初,拟名“观音塔”,知州陈德荣认为“塔建州治巽方文明之地,供奉观音不若兼文昌之为善,遂更名为观文塔”。观文塔的大门上,有一双钩阴刻烫金的楹联:“未必文风追古道,却闻狮吼去中天”。道光年间,黔西知州吴嵩梁为其撰联一副:“塔影似随流水去,钟声多在夕阳时”。1988年,一位年仅十三岁的女学生在水西公园春节赋诗台上高声吟诵“一塔高七层,直耸入青云。像个英雄汉,镇守黔西城”。


图为观文塔

 

贞孝牌坊,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为穿心寨徐受爵之孙为其96岁高龄的祖母彭氏所修建。此坊为“奉旨修建”,顶端立匾中塑有“圣旨”二字;顶上横额为清道光年间贵州提督学院、翰林学院所题赠的“贞孝慈寿”“柏老芝荣”八个大字,故又称为“贞孝牌坊”;四周有工艺精美浮雕图案花窗,牌坊石料是耐风化的麻菇白绵石,雕刻工艺精美绝伦。


彭氏贞孝牌坊

 

据了解,徐彭氏贞孝牌坊得以修建,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历史故事:十八世纪中叶,居住于此的徐氏家族徐受爵先生青年撤手人寰,留下年轻守寡的妻子彭氏照顾家中公婆与孩子。从此以后,彭氏终生未改嫁,含辛茹苦侍奉公婆,抚养教化儿孙,其子孙中有经商致富者,有勤耕苦读成家立业者。后子孙徐光耀为官清廉,政绩卓越,受人钦佩。祖母彭氏教子有方,德行高尚,应予以旌表以塑楷模。于是经皇帝批准,立此贞孝牌坊。

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站是参观考察残钟亭,了解“残钟”的来历。因为当天恰逢观音阁内的和尚及居士正在开法会诵经,暂时不对外开放,故没有看到距今五百多年的正德残钟,略微有些遗憾。但经石强老师介绍,我们知晓:正德残钟为明朝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号)年间水西地区世袭土司、贵州宣慰使安贵荣,于正德庚午年(1510)所铸。历经多次兵燹,以致残破,但它仍在警醒世人不要忘记战争带来的苦痛,要珍惜当下的和平!



活动结束,石强老师总结说,我们今天参观考察的这些历史文物古迹,都是黔西历史的重要见证,作为一个黔西人,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些古迹,知道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更要在生活实践中对当地历史文化加以考察、探寻、反思,学以致用,为黔西的文旅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文|  孙啟露  杨 建(高二19)

编辑 | 学校融媒体中心

一审一校 | 石强

二审二校 | 曹军

三审三校 | 蔡军

监制 | 雷飞颖


编辑:云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黔ICP备19002327号-1
联系地址:贵州省黔西县城关镇河滨路1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