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教研 > 强师工程‖生物-地理两学科联合教研“课堂教学”

强师工程‖生物-地理两学科联合教研“课堂教学”

2022年11月23日 21:47:29 访问量:10312

强师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教师强则教育强——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我校“强校复兴”发展方略在此指引下大力推行一中特色教研,大力推进强师工程。


生物-地理两学科联合教研“课堂教学”

为增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寻学科融合有效路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心指导下,生物和地理教研组开展同上一堂课的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



两个教研组集体备课,选定了生物组朱小艳老师和地理组李敏老师作为主备人,共同执教课题内容为“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碳循环”跨学科课。经过两周的精心准备,11月18日在高二15班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两位教师多次交流探讨教学内容,思考如何将生物学知识和地理学知识融合,有效衔接学科知识,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目的,经反复酝酿、修改备课教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堂呈现架构。

 


朱小艳老师利用问题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课堂氛围,顺利引入本课主题。教学环节采用自主学习、角色扮演、模型构建等方式,环环相扣,循序推进。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深入探究,及时完成并积极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朱老师及时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存在困难时耐心引导得当并不断鼓励学生。

 


李敏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总结生物学中碳循环的范围是在有机结合无机界之间循环,从地理学角度总结碳循环是在各大圈层之间(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进行,课堂衔接过渡自然。

教学内容围绕碳平衡被破坏后引发的问题,如气候变暖及危害,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碳减排目标,碳减排主要途径,中国碳减排意义,我们能为双碳目标做些什么等内容展开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问题式教学。

 


课后,地理组和生物组教师对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知识和生物知识设置成为同一个问题,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尝试两位教师交互式教学;二是需要更多研讨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内容,讨论如何将交叉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出更高效的课堂。

图文 | 生物、地理组

编辑 | 学校融媒体中心

审核 | 蔡军

监制 | 雷飞颖


编辑:云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黔ICP备19002327号-1
联系地址:贵州省黔西县城关镇河滨路1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