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美好,是风用了心
一堂数学课有着贯穿始终的“数学灵魂”。课堂上教师“玩转数学”,讲出数学味道,课后练习“我示范你模仿”不要太多,平时不让机械刷题成为课堂主旋律,作为教师精心选择和研发的题目要反映数学内容和思维本质。我们要研究出深度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新常态,这样我们的数学课会变得有趣、不艰涩,要让大量学生的感受变为“数学好玩”。为此,本学期数学组教研启动会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技术”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研谋划。
一、理解数学
理解数学,就是要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别是对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有深入理解。要对一些具有统摄性的“一般观念(对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有着深入理解并能自觉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不应该是一些离散的、不连贯的碎片化知识,也不应该是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堆砌。抓住数学内容四条主线(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围绕结构化、有联系的数学核心概念及其反映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精心选择并妥善组织,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
二、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规律,把握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知识,激励学生创新思考,加强学生数学实践,培养学生审慎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理解教学
理解教学,就是要把握教学的基本规律,按教学规律办事。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数学建模活动、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教学的“结果”,既要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又要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既重视教,更重视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学习,从而水到渠成地使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与发展。
四、理解技术
理解技术,就是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技术帮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把抽象的内容可视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繁杂但没有数学思维含金量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简单化。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要注重使用评价-反馈手段,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启动会上,大家认为,数学育人要回归数学的学科本质,不搞花架子,实实在在地把数学教好,实现“用数学方式育人”。高中数学的研究对象多种多样,每一种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教学,我们都应按照内容主线的基本路径(背景—概念—性质—结构—应用)为指导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同时,以教学内容主线为明线,并以之为载体,蕴含“事实—方法—方法论—数学学科本质观”这一暗线,发挥“暗线”育人价值,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抽象思想变得具体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得到落实了,就像美好的春天来临,一定是太阳用了情,是风用了心。
扫码关注我们
图 | 马兰 文 | 陈波
编辑 | 融媒体中心
审核 | 马兰 蔡军
监制 | 雷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