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兮学习共同体开展《深度学习》读书分享会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给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组有道兮学习共同体全体成员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同学习同进步,同读一本书《深度学习》,并通过相互交流,巩固学习成果,将书中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1月6日,该学习共同体在三楼会议室召开《深度学习》读书分享会。
共同体负责人安方乾老师主要分享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和内涵,他认为:深度学习概念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是一种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共同体成员赵昌菊老师强调,深度学习就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单元学习主题”回答学生要学什么才能获得深度学习能力的问题,是围绕学科核心内容组织起来的、对现实生活有意义的、促进学生持续探究的单元学习活动主题。因为海量信息造成学生认知负荷,需要加以系统组织,有组织、模式化的知识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迁移,与真实世界和学生有关联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其主要特征为:1.学科核心,2.联系生活,3.持续探究。
李敏老师更加关注深度学习与高质量学习结果的密切关系。她提到:只有提高质量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学生最喜欢的教学策略,是让主动权在学生们中间不断传递,并含有大量的辩论和讨论机会。只有瞄准核心素养才有生命力,“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深度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具有高层次思维能力学生课堂表现一般为:1.对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有所见解,2.解答问题时,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3.在讨论时能向同伴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郝孟利老师则注意到深度学习持续性评价问题。他认为,“持续性评价”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深度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包括建立标准并提供反馈。评价方案可以是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检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在形式上可以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因此,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学生学习中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进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此外,深度学习还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元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因为发展了的元认知能力和改善了的思维品质,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究的动机,才会将学生学习引入更高层次。
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 | 孙开菊 安方乾
编辑 | 曹军
审核 | 蔡军
监制 | 雷飞颖